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客家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陈绪伟 | 日期:2014-04-17 | 浏览 次]


    
    汉阴是“湖广移民填陕西”的客家集散地,成立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其最终目的是弘扬客家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充分认识客家文化作用,普及宣传客家文化。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而客家文化是这个群体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客家文化就广义而言,也就是客家人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改造客家人自身中,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长期创造形成的被客家人所认同和接受的成果的全部。如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生活习惯、性格、气质和心态,客家人的建筑物、装饰品、服饰品等的特点,及客家尚德兼容、勤劳善良、诚信智慧等人格魅力。
    汉阴客家文化,其资源丰富,积淀丰厚,可谓博大精深。但据调查,我县知道客家文化的人不多,存在“内冷外热”现象,只局限在文化人、教师、学者的少数人中。把客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客家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汉阴还没有形成共识。因此亟待普及客家文化,使客家文化转化为大众文化。
    首先要宣传客家文化。在对客家文化进行实际调研,深化和挖掘、整合的基础上,有效地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其次要努力办好《汉阴客家》、《汉阴文艺》等刊物,扩大客家文化内容。成立客家研究联谊会,建立联谊会制度章程,就是要鼓励我县广大新闻、文艺工作者和社会贤达人士,挖掘丰富客家文化渊源,创作客家文化的作品;也可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学者到汉阴采风、采访,撰写有关文章,在国内外重要媒体宣传,提高知名度,使客家文化“墙内墙外都有香”起来。
    三是要组织人员编写通俗易懂、简明有趣的客家文化普及读物及音像制品。通过对汉阴客家的历史、地理、民俗、饮食、宗教、名人、建筑、服饰、民间艺术等文化的传播,让广大民众知晓和接受客家文化。让民众懂得其特色和优势是什么,进而思索如何把汉阴的客家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聚广大民众之智慧,举全县人民之力量,才能协力打好“客家牌”。
    二、打造客家文化“硬实力”。
    要以挖掘整合客家文化资源来促进汉阴经济发展,重点应放在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通过客家联谊引进客商、发展客家特色旅游业来拉动。
    据调查,近年来慕名而来汉阴寻亲追祖、旅游观光、采风考察的海内外客家人或专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奇观堰坪“吴家花屋”,寻访凤江“冯家堡子”、拍摄“凤堰古梯田”外,再没有什么实体可看,其他二十多个客家族人找不到各自移民的族人和宗祠在哪里?感到有些失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汉阴客家对海内外客家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究其最主要原因是体现历史文化的硬件载体少,而仅有的祠堂客家文化的含量也不足,显得很单薄。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把客家文化“实体化”,加强客家文化的载体建设。通过具体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来显现属意识范畴的客家文化。
    我想主要应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下大力气进一步发掘古文化遗址及古文物。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等)、古堡(如涧池张家堡子、沈家堡子、汉阳林家堡子等)、古遗址(如县城的明城墙、文峰塔、和平楼、文庙、漩涡的太平寨群、金狮崖、黄龙庙等),还有古文物等等。这些客家历史文化遗存都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已发掘的文化遗产要申报保护名录,对尚未发掘的除了继续普查摸底外,还可向民间征集一些民俗文物,加以整理利用。
    二是丰富客家文化内涵。要尽快规划并实施好凤堰两处修复的客家居室的二期工程。要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建移民生态博物馆、设计建设好漩涡文化名镇,修建客家文化广场、客家诗词游览园林、以及客家风格的食宿设施等。建议以客家人各姓氏为单位通过各宗亲会的联动作用,筹措资金建设各姓氏的分祭祀祠堂,以便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家人前来寻亲追祖,从而带动移民客家旅游。
    三是加快与客家旅游业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大交通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解决交通瓶颈问题。要加快我县汉漩路、汉双路、以及省道石紫路三条重要网络干线公路建设等。另外尽快规划并实施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客家景点景区的开发项目。
    四是建议在汉阴人民文化艺术广场主体楼开辟集客家历史、民俗、风情为一体的客家博物馆,把龙岗建设成客家历史名人主题公园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只要下大力气,加大资金投入,就可实现客家文化硬件化,有了物化的载体就能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到客家移民地汉阴投资兴业,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
    三、注重发展客家文化产业。
    要以客家文化搭桥,发展经贸。要多途径加快汉阴经济发展,就应该把客家文化产业化。
    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有每个地方的品牌。汉阴客家的品牌应从名人文化和饮食文化来挖掘整合。汉阴客家集聚地自古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汉阴人考中举人122名,进士26名。这些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我们汉阴特有的,也是汉阴客家人的骄傲。
    一是在城区或旅游点开设“客家名人商店”,还可以用这些名人的姓名制作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开设“客家名人酒店”、“客家文化用品专卖店”等等。用名人做品牌既有宣传的社会效益,更有经济效益,还能满足海内外来汉阴寻亲追祖、旅游观光者的购物需要。
    二是客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在饮食文化中重点是抓住汉阴的特色美食。可把“天宝贡茗茶”、“客家油炸饺子”、“客家炕炕馍”、“汉阴炒双干(豆腐干、血豆腐干)”、“汉阴白火石汆汤”、“蒲溪五香豆腐干”、“涧池烩面片”、“汉阳蒸盆”等等作为品牌推向市场,申请商标后在旅游景区开店专营,让来汉阴的旅游者饮上客家酒,尝上客家菜,吃上客家饭,让其在一饱口福中追思客家的饮食习俗,体验客家饮食文化的无穷韵味
    三是推进客家服饰文化产业。客家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客家特色,颇具挖掘开发价值。如客家妇女的长发辫、大襟衫、花边裤、花围裙、花布鞋;男人的对襟衫,大裆裤;儿童的狮头鞋、虎头帽等等。这些有丰厚文化底蕴、古朴美观的客家服饰可以加工成系列产品大力推广。在饭店、宾馆、酒店、农家乐等对外服务行业的职员中推广、男职员穿对襟衫,女职员穿大襟衫、花边裤等等。
    四是推进文化艺术产业。以汉阴客家文化研究联谊会与凤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依托,组建客家民间艺术团(以演唱客家山歌、民间舞蹈为主)、客家影视服务公司等等。还可成立“客家艺术品开发公司”开发制作客家的小艺术品、雕刻艺术、民间手工艺术品等,把这些艺术品做成产业,形成旅游市场,推进旅游经济发展。


中国·汉阴 版权所有:政协汉阴委员会办公室 陕ICP备05010055号
地址: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电话:0915-5212601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