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您的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的建设 >> 正文
学习党的新理论 感知政协新理念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曾 发 高 | 日期:2013-01-10 | 浏览 次]

                     ――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学习与思考
                                 曾 发 高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辅相成,充分协商与选举投票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特色、共同发挥作用。
    一、提高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认识
    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我党把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造,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的价值,突出了参与、对话和理性思考的一面。民主不是竞争,还包括协商与合作。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其他协商形式的关系。我国的协商民主,根植于自身国情,有中国特色,体现着多层面政治关系(国家体制内部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与公民个体的关系等)。这些关系通过立法听证会、党际协商、政治协商、决策听证会、议事恳谈会、公共论坛等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协商民主不是孤立的。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自身体系建设上,应从学习掌握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任务、作用以及体制、制度、机制;还应分析了解人民政协的现实基础(参与主体广泛,会议和提案、视察等提供的平台,程序规范反映出的参与有序,促进决策合法性所彰显的政协影响力等)。
    二、建设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平台的思考
    从协商民主理论看,公共利益、公共理性、平等参与、多元文化、公开程序、协商宽容、公共责任、交迭共识、合法性及对权力的制约等,构成了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为此,人民政协应不断创新履职方式:一是建设履职平台,创新工作形式。应从传统的政治协商会议、专题协商会、视察和提案等方式,象微博议政、提案网晒等做法,去借鉴探索。通过加强与社会互动、了解民意、听取民声、吸纳民智,建立舆情汇集机制,作到委员和网民联合提案,来体现协商民主精神。二是重视实践探索,开辟新的协商平台。象一些政协创建的“思辨堂”、社区议事会等,采用“界别协商”发挥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精英民主、贤能政治的作用,以扩大公众的参与,增强人民政协的“人民性”,体现政协民主的平等性。三是转变观念,准确设计协商议题。一些主观的分散的建议,政治影响力有限,而现实中,民生和民主、民权又相互依重。因此,集中就社会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就业、福利等具体问题,专题协商或界别协商,把民生问题上升到民主层面,使人民政协的工作更加合民意、暖民心、达民情。
    三、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的探索
    虽然宪法、《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及政协章程,都为人民政协开展协商民主奠定了制度基础,但随着“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提出,无疑给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提出了新课题。为此,人民政协应更加注重制度民主、规则民主,这就要靠科学的方法来规范,达到十八大所要求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二是健全工作秩序,因为程序民主和实体民主不可分,因此,在开展协商民主时,应该是由党政部门主导“各界代表人士”平等参与,通过磋商讨论,达成最后共识。三是规范运行机制。一要完善利益表达的协商机制,二要完善意见综合的协商机制,三要完善协商流程机制,四要建立健全回应反馈机制。
    四、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素质的浅见
    人民政协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协商质量。因此,一是要提高政协委员这个主体的能力,要完善委员推选制度,实行界内选举和界别间协商相结合的办法,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群众信任、能力强,代表广泛的人士”吸收到政协中来。二是优化政协界别设置,应从过去的“由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向“非党派和团体的界别(农、教、卫)增加数量’,提高界别对口协商的效率,适应优化界别结构,“既有求同的价值包容、又有存异的主体包容”,来增加特殊利益群体的代表名额,扩大小微业主、农民、新生阶层在协商共事中的话语权,反映特殊诉求,维护特殊利益。三是提高对政治运行的影响力。咨政建言中的利益表达、意见综合和政策选择,是我国政策制订和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政协不是政府,没有直接决策和执行政策的权力,政协可以对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通过协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影响公共权力的运行,增加决策的合法基础。

中国·汉阴 版权所有:政协汉阴委员会办公室 陕ICP备05010055号
地址: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电话:0915-5212601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