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路上,岁月如歌。2017年是政协汉阴县九届委员会推进“五心五抓建五型”总体目标的起始之年。一年来,在中共汉阴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九届政协常委会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以“五心五抓建五型”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六个什么”的履职定位,扎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努力建强县之言、献富民之策、凝人和之气、聚发展之力,为推动幸福汉阴建设作出了“政协贡献”,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民生答卷。
凝聚共识强本领
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精髓要义。着力打造“一报一书一刊一网一群一讲堂”的“六个一”学习平台,开展政协专业知识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培训,切实把“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作为持续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的基本遵循。着力推进学习型政协建设,由此形成的《建设“五型”机关 带来五个变化》创新工作经验历史上首次以市政协文件形式印发全市政协系统学习推广,并获得年度创新工作二等奖。通过狠抓素质提升,政协党组班子和全体委员的理想信念在学理论、悟原理中更加坚定,知情明政在知大局、识大势中更加有效,履职能力在懂政协、明任务中不断提升。
紧扣中心献良策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调研到一线、协商在一线、建言为一线”的一线调研工作方法,采取“走出去+沉下去+面对面”的方式,不断提升调研水平和协商成果。形成的《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等10多项调研成果受到市政协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协商计划出台实现了历史上的“三个首次”,协商活动坚持“三在前、三在先”原则,全年聚焦推进产业扶贫、工业集中区建设、“十件实事”和重点项目建设、月河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乡风文明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活动10次,为建设幸福汉阴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微信、网络等新载体,聚焦“321”基层治理、平安建设“两率一度”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实事和群众关心的小事进行协商建言,为民生改善鼓与呼。
全年共收到提案121件、立案91件,通过领导督办、联合督办、提案评议、提案办理协商、网上督办等举措,提案办复率100%、办结率100%,汉阴县提案办理工作受到了市政协的表彰奖励。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信息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全年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52条,委员提出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十条建议》、《关于尽快建立汉阴月河工业园区与安康高新区战略合作的建议》等得到市政府、市政协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工作得到改进落实。通过从委员中委派5名民主监督员、选派12名双创监督员、推荐20名行风监督员、6名信访案件听证人员,聚焦政法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信访维稳、行政许可审批等实施监督,不断推进民主监督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开展,有效提升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真抓实干助脱贫
聚焦脱贫攻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4次,对口协商2次,“解剖麻雀”式调研和督导20次,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专题调研报告2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条,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提供了参考。将扶贫帮困正式列入政协委员“五个一”履职内容,成立政协委员脱贫攻坚宣讲队,组织开展“各界助脱贫˙携手奔小康”“委员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干群同心˙圆梦脱贫”“委员进校园˙小手拉大手˙倡导新民风˙助力脱贫攻坚”等社会扶贫主题活动30余次,参加委员350余人次,参与群众5900余人次,最大限度凝聚起社会各界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广泛发动各界委员积极投身“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以储德佐、杨维刚、夏福林、张代平、吴伟生、李泽峰、王成勇、王飞、汤晓东等为代表的经济界委员,创新“企业+X+贫困户”模式倾情倾力扶贫,带动60家企业结对帮扶63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2648户。
县政协办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带领团县委、县国土局、招商局等8个帮扶单位,深入推进以 “一帮二联三动”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工作。联镇县领导带头执行“十项铁规”,自觉践行“五个一、三及时”要求,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1+X”结对帮扶贫困户,选派2名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带动各界人士为该镇签约落地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工厂等产业扶贫项目15个,帮助村民们实现了“股金分红+租金+劳务收入”多渠道增收,帮联的蒲溪镇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三季度排名全县第一,3个贫困村有望率先实现整村退出。“一帮二联三动”扶贫工作模式发挥了很好的带动效应,得到安康市政协主要领导的肯定批示,批转印发各县(区)政协学习借鉴。县政协领导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督办协调作用,针对蒲溪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研究政策,传导工作压力,汇聚各方力量,在每个重要节点围绕重点工作开展督导和点评,做到了精神鼓励、智力支持、压力传导、动力助推并重,推动蒲溪镇多项工作走在全县前列,为该镇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促和谐
深入开展“访委员·纳真言·喜迎十九大”走访活动,组织开展委员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等志愿服务活动18次,主动关心广大委员特别是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界委员,及其各界群众的思想生活状况,关注群众疾苦,促进军民融合,倾听各界呼声,反映各界心声,当好界别群众的“共鸣箱”和“扩音器”。借助各类联谊活动,加强同西安等地汉阴商会之间的联系,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大力倡导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鼓励上海、西安、深圳等地汉阴商会返乡开展扶贫和投资对接活动10余次,积极推介我县农产品资源、重点项目以及各种优惠扶持政策,为幸福汉阴建设凝聚各方力量。组织委员开展“委员走基层·迎春送温暖”义写春联、“爱心服务敬老院”等活动,指导委员企业开展“汉阴大集”杯首届金色年华文艺汇演,并借助《各界导报》和市县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张代平、石燕、汪惠君等10名政协委员的履职事迹,进一步展示委员风采、企业形象和行业魅力,传递了广泛的正能量,为带动更多人创业创新、向上向善营造了浓厚氛围。
彰显特色树形象
始终把政协宣传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讲好政协故事,提升政协形象。坚持宣传工作“五个一”机制,综合运用“六个一”平台等途径,促进委员学习交流,展现政协履职风采。县政协主要领导带头撰写稿件,机关干部人人参与宣传,编辑出版第2期《各界汉阴》8万余字,全年共在中省市县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500余篇(条),其中《政协出实招 委员献真情》一文所反映“政协搭台,委员唱戏”的做法在《各界导报》头版刊发后,引起多家媒体转发。多名机关干部被评为省《各界导报》、安康市政协系统优秀通讯员。全省政协首家《各界导报》通讯员培训教育基地在汉阴挂牌。汉阴政协连续六年荣获全市政协系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省政协主席韩勇、省各界导报社社长郭占华等省市政协领导先后来汉调研视察,湖北十堰、丹江口,江苏淮安,商洛商南、丹凤,安康汉滨、紫阳、旬阳、宁陕等市县政协来我县考察调研30余次,对我县工作都给予了高度肯定。县政协组织委员赴湖北丹江口市,宝鸡市千阳县,安康市高新区、旬阳、石泉等市县学习交流8次。成功举办了省市政协委员及艺术家赴汉阴走基层活动,高质量地承办了2017年度安康市政协系统(机关)乒乓球友谊赛,获得市政协和各县(区)政协的一致好评。这些活动既深化了交流学习,也有力地宣传展示了汉阴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魅力。
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重新聘请县级文史研究员29名,推荐市级文史研究员8名,文史征编工作队伍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挖掘我县红色文化价值、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编纂出版了第十二辑《汉阴文史资料》红色文化系列之一《沈启贤回忆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2017年11月,汉阴县政协再次荣获“全省政协文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第八辑、第九辑《汉阴文史资料》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史资料”。特色鲜明的政协宣传和文史工作,构建了政协对外宣传的新格局,极大的激发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扩大了政协影响力,也提升了汉阴的美誉度。
求真务实抓队伍
扎实开展“追赶汉滨、超越旬阳”活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拓展履职思路,加强与汉滨、旬阳政协的学习交流活动,对比不足、寻找差距,不断强化“追赶超越、创优争先”意识,为实现从“五型”政协机关向“五型”政协组织迈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严格落实“三项机制”,结合实际制定了《汉阴县政协委员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完善了提案工作、反映社情民意、委员活动组等三项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委员服务管理,以及完善对委员年度履职情况考核和评先评优表彰奖励,进一步建立起“以有为为导向,以作为论风采”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了委员履职活力。
坚持抓党建促作风转变,县政协领导与机关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与实践,对标“四讲四有”争做“四个合格”党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开展“双月点评”和“为政不为”整治活动。组织委员开展“学高新创新发展、学瀛湖特色产业,做合格党员、做扶贫先锋”“正家风·兴民风·展委员风采”“扬清风正气·展政协风采”“喜迎十九大·重阳话扶贫”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张明俊先进人物事迹活动,从政协党组书记、政协机关党支部书记、蒲溪镇党委书记到驻村“第一书记”“四级书记”谈感受,使党员干部和政协委员受到教育警示;通过廉政短信、廉政屏保、廉政标语等,营造了浓厚的机关文化氛围,处处彰显“廉政勤政、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新风貌,真正成为大家学习、议政、联谊的“委员之家”。
百舸争流,奋辑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走进新时代,展望新未来,汉阴政协人必将在描绘“追赶超越、富民强县”的宏伟蓝图中,切实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为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全面的幸福汉阴的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