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嘉庆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812年,至今刚好198年。这一年是我们汉阴的大灾之年:大旱无雨,庄稼严重歉收,特别是秋粮收成只有原来的两三成,真是害苦了百姓,逃荒要饭的、舍家离乡的随处可见。到了第二年正月,青黄不接,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看到乡亲们的日子实在没法过,在汉阴任了8年县令的钱鹤年急的不得了,想的不是办法,一方面向上禀报灾情,请求调拨赈灾粮款,另外亲自出面向外县和本县有钱大户开据借条,暂赊余粮、钱款和物资。经过多方设法调济,才勉强让部分人艰难地度过了春荒。     常言说,祸不单行,哪晓得,除了天晓得,当我们汉阴还尚未恢复元气,这一年的夏天,我们这又长时间不下雨,不仅午季继续歉收,好多田里的秧子栽不下去,就是已插了的秧苗,不少已经枯死,面对这样的惨状,百姓流离载道,无可奈何,我们的钱县令心绪如焚,头发都给急白了。咋办?那只有一种办法,就是举行求雨祭祀活动:他决定传示乡民打扫街道,禁止屠杀猪牛羊、鸡鱼鸭,各店铺、家门都要供设龙神牌位,他要用虔诚的心叩拜老天爷,来感动雷神、龙神,以求天公降雨。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遇到人无法解决的事情时,就要设坛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求得神灵的帮助,向北京的天坛就是专供皇帝举行祭祀的场所。从皇帝到下面各级官员都是这样。不过官府要人如果要搞祭祀活动,也是要冒风险,有压力的,特别是府内的一把手,你想,在神灵主宰一切的封建迷信时代,人们是相信神的灵验的,如果求神不显灵,那只怪求神者没有虔诚的心,或者做有亏理的什么事情。如果真的事与愿违,那人们是不会怪罪神灵的,而主事官员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面对嘉庆十八年夏天汉阴再次出现的大旱,县令钱鹤年没有考虑个人的政绩和名誉,他带着百姓嘱愿,亦然确定到龙寨沟东边山上的太白洞去求雨。这可不是我随便编出来的故事,这件事是真的有史可考证的。那钱鹤年带领县衙官吏到太白洞举行的这次求雨祭祀活动到底显灵了没有呢?     六月初九这一天,县令钱鹤年戒斋一整天,水米未进,到了晚上亥时,大概就是十点左右,他脱掉官服,穿一身素装,脚上绑了一双草鞋,便领着随同徒步向太白洞走去,像这样的活动是绝对不能坐轿子的,一直走到了第二天早上卯时,大概六点左右,他们才来到太白洞的山脚下,这确实苦了县太爷,你想,平时出个门轿上轿下的,这次不但要在夜里步行五十多里乡村土路,而且是一天一夜没吃没喝,饿着肚子走夜路,不冒虚汗才怪。钱县令从山底向庙上走,三步一叩、五步一拜,整整用了一个时辰,才上到山上太白洞庙的前殿。上完香后,又行二跪六叩首。     汉阴县志说:“太白洞距城东五十里,发迹风山,环朝月水,万壑森然,一崖壁立而洞出其麓,钟乳累累,古木荫翳,枯藤怪石,莫可名状。相传太白真人修炼于此,故名为太白洞云。”     钱县令弯腰进洞后看到洞里的四壁都是干的,里面也没有泉池。当看到本是阴暗潮湿的洞里是这种情况后,心里便知道这次旱情有多严重,他没有多等,立即摆好香案,下跪祈祷,请求神灵保佑,快快降雨。这一跪,就是一两个时辰不动,你猜,结果是啥?你莫说,虔诚的心还真的感动了天神,钱县令忽然听到了洞里有风的声音,还发现洞壁上慢慢地潮湿了,不一会潮湿的洞壁上就起了水珠,这时钱县令急忙找了根空心的草作笕,慢慢地把水珠接到土淘做的罐子中,过了好长时间,钱县令拿着点燃的香探视罐中已接有六成的水了,才躬着腰走出洞口。     这多半罐水,是用虔诚之心感化神灵后赐予的圣水,虽然天空依然是烈日炎炎,但从太白洞里取出的水实在是个好兆头。县令一行人带着这罐水,头顶着荷叶便开始下山往回走。一路上,沿途的百姓看到天上太阳仍然像火球一样,没有一点云丝,都在担心,认为这雨怕是下不下来了。哪晓得,当回来的路程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从太白洞的山上升起了云层,当快要走到城里的时候,乌云就弥漫了整个天空。非常巧,县令一行人刚一踏进县城东门,大雨就来了。久旱逢甘露,百谷就要复苏,万民忻感。顿时,百姓欢呼,官吏们相互庆贺,县城群众沿街下跪迎接县令求雨成功归来,还有向天神敬献供品的、敲盆击鼓的。此时,哭声、打击声、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场面十分感人。     过了一夜,时间到了六月十一,这一天,天公又不听话了,只是稀稀沥沥下了一些小雨,这场雨水下的不够,还没有达到缓解旱情的程度。六月十三日一大早县令钱鹤年又在县城设坛叩祷,再求龙神普降大雨,他穿一身官服,只因劳累过度手足发肿,穿不进靴子,只有穿一双单布鞋,虽然有点不正统,但那是没法,经过一阵正规开坛程序后,嘿,巧的不得了,中午开始,大雨再次降到人间。最终这年严重夏旱得以彻底缓解。 由于这次罕见的大旱和神奇的求雨祭祀活动特别让人纠心和难忘,所以县令钱鹤年和时任汉阴县教谕的张彩分别在当年撰文把这一过程记录了下来。并刻在了太白洞的石崖上。虽然现在已找不到这两块石刻摩崖了。但我这次来到太白洞却意外发现了洞口的石头上至今还残留着钱鹤年写的另一段碑刻。     钱鹤年和张彩写的那两篇碑文却被安康市文物志书所收录。钱县令的碑文开篇说到:    “嘉庆十八年夏,大旱,禾苗将枯。六月初九亥时,步祷南山之太白洞求取灵湫。忆去岁歉收,民情拮据,今春赈济出借,施粥平伞,散钱散药,多方设法调济,虽觉安贴,尚未复元,不堪再旱,心绪如焚,虔诚斋戒步祷。”     张彩在他的碑文中记录了钱县令在太白洞里面的一段情节: “自寅至午,长跪号呼,谓‘某忝民牧,政治不修,上干天谴,乃某一人之罪,斯民何辜, 兹凶荒,愿躬受天罚’。泪堕声下,时彩等亦祓濯追陪,共相感泣。”     意思是说,钱县令在太白洞里从寅时一直到午时,长时间跪着向神灵求雨并大声说到:我来汉阴为百姓做事,但由于政绩不佳,我们这出现这么长久的干旱,这都是由我的无能所造成的,百姓有啥罪过呢?不幸的凶荒大灾之年,天神要罚就惩罚我一人吧!说完泪声俱下,前来一块参加祭祀的官吏们也流着泪水跟着一块陪罪。     这就是我们汉阴当时虔诚悲壮、祭祀求雨的情景。我们说,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为了免灾降福,从官方到民间各种祭祀活动非常多,也很普遍。面对无能为力的大灾,这也只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那么,在科技发达,尊重规律,不相信神灵的今天又怎样去说我前面讲的这个故事呢?叫我说也许是一种巧合,或许是一种经验,提前捕捉到了一些自然变化现象,儿时我就会背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什么“燕子低飞大雨到。有雨四方亮,无雨顶上光。云朝东一场空,云朝南水漂船,云朝西水稀稀,云朝北好晒麦。”话说回来,虽然我们不相信神灵,但县令钱鹤年为了百姓所受的这份罪道是让人敬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