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学星空 > 杂文 >> 正文
台湾作家看汉阴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陈绪伟 | 日期:2015-10-20 | 浏览 次]
                            ――首次台湾作家来陕西汉阴采风侧记

      中秋时节,一席酣畅雨后,一眼云高天蓝,一目山青水秀,一脸风清气爽,一往泉涌鸟鸣,一闻茶花桂香,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文峰塔顶万年青,有喜鹊叽叽喳喳;龙岗菩萨泉公园,有凤凰腾云驾彩;月河碧波荡漾欢歌,迎接着盼望已久的宝岛同胞。
      台湾知名作家一行15人,从海峡东岸的宝岛,从阿里山林涛、从日月潭湖边、从台南台北,穿越海峡、亲临大陆,“聆听土地、采风民间”,走进陕西安康汉阴。陪同前来采风的有:中国作协港澳台办联络处梁飞处长、省作协创联部王晓渭主任,以及市作协副主席李小洛、杨常军和《安康文学》执行主编王晓云。
    此次活动由汉阴县政协组织安排,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广局协办。采风活动期间,台湾作家们领略了月河川道风采,仰望了县城文峰塔,远眺了抱瓮龙岗阁,亲昵了文化艺术广场民俗浮雕,鉴赏了花鼓歌舞剧《梦幻南山》,参观了三沈纪念馆,探究了凤凰山森林公园,游览了凤堰移民古梯田,举行了“文学交流座谈”。台湾《联合报》副刊组主任宇文正深深感叹说:来到这一方水土就让人迷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真是幸福美满,让我们仰之弥高,惊奇赞叹。
    
                         见证的文化高地
     9月20日,台湾作家一行从古都西安出发,穿越秦岭,沿西康高速来到陕南绿色走廊,我们在安康西服务区迎接他们,上他们团队大巴,介绍汉阴境内简况。“走进汉阴,就像走进了文化的围城;走进县城,就像走进了文学的领地。”台湾作家、《幼狮文艺》主编吴钧尧先生听介绍,望窗外、实地看而深有感慨地说。“双乳有七仙女沐浴传说,蒲溪有两合崖传奇,涧池有龙寨沟奇观;下高速就看见龙岗阁,进城口就仰视到文峰塔,尤其一幢现代与古艺相融和的文化艺术广场夺人眼目,更为惊叹的是十二幅民俗浮雕在台湾很少见,太了不起了!”
     “塔势凌云开笔阵,人文启秀焕奎光。这幅对联深含汉阴文化底蕴。‘魁星高照’横批,更是彰显汉阴人才辈出,文史渊源悠久。”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女作家凌俊娴,仰望着文峰塔,深深感叹而喃喃自语。“城墙的每一块砖,都是一段深情的故事;风化的每一道痕迹,都是一行历史的印记。小小县城,能保护这样半边城墙,很不容易。你们要好好珍惜,好好呵护。这就是见证的文化高地,这就是根深的人文汉阴。”他们这样语重心长地与我们交流,与我们沟通。
     中国作协港澳台办联络处梁飞处长,在台湾作家来汉阴采风文学交流座谈会上激情满怀地说:“台海文学创作以‘走入历史,走向民间,走进土地’为主题来大陆采风,汉阴是一处历史悠久、民风朴实、文人集聚的‘文化沃土’,所以我们把台湾作家邀请到这里来了,让同胞与兄弟携手,让情谊与血脉连心,让文学与汉阴结缘。”

                              根深的人文情怀
     “汉阴文化发展、文学创作不仅在安康市,乃至在全省县一级都是名列前茅的。台湾作家一行,走进龙凤呈祥的月河之畔,走进风光旖旎的秦巴腹地,走进文化深厚的“三沈故里”,来鉴赏大地浮雕梯田传奇,领略移民风情耕读传家,俯听泥土呢喃鸟语虫鸣,激发人文景致创作灵感,收获必定是丰厚的、巨大的、真实的。”陕西省作协联络处王晓渭主任发表讲话,并希望台湾作家们把在汉阴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思念写成散文,用心灵写成诗歌。
     “还没去凤堰古梯田,一部《梦幻南山》情景歌舞剧,就把我们带入那美丽诱人的移民生态自然博物馆了。动人的故事情节,通俗的花鼓曲调,精巧的舞蹈编排,真切的演艺表情,都是艺术的享受和艺术追求的执着。一个小县,自创、自编、自导、自演、自摄这样的大型实景剧,没有地方官员重视,没有团队齐心协作,没有一群文人自觉,没有优秀文化传承,是不可想象的。”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