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您的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理论学习 >> 正文
光辉的成就 灿烂的前程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黄仁洪 | 日期:2009-10-29 | 浏览 次]

――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的大喜日子。
    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机关、市级先进职工之家的汉阴县政协,伴随着新中国的前进步伐,伴随着汉阴的沧桑巨变,走过了25年曲折而又不平凡的历程,在全县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自1984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汉阴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历届政协在市政协的指导下,在中共县委的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通过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县经济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充分履行三大职能为推动率先突破发展作贡献 
  25年来,汉阴县政协团结全县各族各界人士,历经风雨和考验,始终致力于为汉阴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汉阴的繁荣振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政治协商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党委政府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县政协始终把深入开展政治协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紧紧围绕不同时期全县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通过全体委员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专题座谈会议等形式,围绕汉阴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广泛开展协商讨论,就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长远战略规划、研究制定重要政策措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实施和实现汉阴各个阶段的发展蓝图,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主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政协的一项主要职能。长期以来,县政协认真贯彻政协《章程》,坚持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认真履行民主监督职能。围绕拓宽民主监督渠道,活跃民主监督形式,提高民主监督实效,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通过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委员视察、开展政情咨询、委员约谈以及向有关单位推荐特邀监督员,切实发挥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目前,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已渗透到政协履行职能的各个方面,同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形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成为社会主义监督和群众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党政部门和社会的重视,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政议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协工作的进步和发展,为广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县政协坚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政事、议政为民,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一系列的调研视察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按照“委员提建议、党政出题目,政协做文章”的思路,加大调研视察力度,每年都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一批具有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的调研报告和建议案。截止目前共开展各类调研视察活动200余场次,撰写调研或视察报告150余篇,提出700余条意见建议,大多数意见建议得到采纳和落实。如《关于对城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县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关于对我县城关社区创卫工作的视察报告》、《关于对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及实事进展情况的视察报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中教育工作的建议案》等等,这些事关汉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调研建议,均出自政协之手。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政协提案工作已形成了审查、立案、办理、落实与答复等一整套规范的工作程序。通过会前引导、会中初审、会后立案以及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带案视察、表彰优秀提案等措施,促进了提案质量的不断提高。提案数量由政协成立初期的每年30余件,上升到目前的每年60余件,截止目前,共收到各类提案1100余件,提案工作已成为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社情民意工作的信息网络,以及信息报送、督办、反馈机制,为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对加强和改进有关部门工作,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实际利益的问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坚持团结民主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集聚力量 
  25年来,县政协围绕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政协组织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优势,坚持把发扬民主与加强团结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促进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以及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维护了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社会政治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不懈努力。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认真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中的作用。在政协组织内部,积极营造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平等相处、以诚相待、加强沟通、增进交流的浓厚氛围,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在政协各种例会中就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经常邀请各方面人士进行专题座谈,与各民主党派联合开展专题调研,进诤言、献良策,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重视民主党派集体提案的征集与办理,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通过发扬民主、协商议事、平等交流、求同存异,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把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士,团结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下,凝聚在实现祖国统一和振兴中华的大目标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工作。认真贯彻有关台胞、台属、华侨和其他方面的统战政策,坚持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开展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主动为港澳台侨客商来汉投资办企业提供有益帮助,为推动汉阴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特有的团结协调功能,认真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行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密切关注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和各种苗头性问题,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认真做好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献计出力,为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我们先后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了“城南新区饮用水浑浊亟待解决 ”、“东大桥路段差需整修”等社情民意,县政府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围绕中心,履职为民。25年来,我们发扬求真务实、为民谋利的优良传统,尽心竭力为民办事,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各时期不同特点,不断加大联乡包村协调指导力度,认真做好联乡包村工作。先后牵头组织县总工会、水利局、科技局、妇联等部门指导盘龙村搞好新农村建设,带领林业、农发办、县电视台等领导深入小街、东升、先锋、三堰等村调研,围绕蚕桑、畜牧、豆制品加工、招商引资办企业、壮大主导产业、打造工业强镇等方面进行座谈,指导蒲溪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寻求率先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指导和参与了汉铁路油路铺设、汉双路提、十天高速等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后带领有关部门到汉阳长新村、漩涡镇柏家村等村协调解决通村路建设困难,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派出干部协助成林油脂厂建设和县中医院南迁工作,倾心尽力帮扶企业。扶危济困,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县政协领导分头奔赴汉阳、蒲溪、龙垭、城关、平梁等乡镇,调研农村贫困户和城镇下岗职工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送去食用油、面粉等生活物资和现金。组织政协机关全体同志为灾区群众开展捐款献爱心活动,看望慰问困难群体,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三、积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优势促进我县文化繁荣
    25年来,我们积极发挥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主动献计出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围绕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积极谋划,有效促进了我县一大批重要文化设施建设和重要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和利用。
    挖掘三沈文献,创办委员文化。县政协结合政协人才荟萃的优势,把2008年确定为“政协文化建设年”,政协主席陈绪伟牵头组织召开了三沈文化研究会第一次年会,陕南文化艺术界名人和市、县领导参加了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打造汉阴“三沈”文化品牌,挖掘汉阴人文底蕴,发掘、整理“三沈”文化资料、文献,在《委员文化》和《汉阴县政协网》上开办了“三沈论坛”专栏,为弘扬传承“三沈”精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展示委员才华、发挥委员才能,坚持以“营造文化氛围,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创办了《委员文化》文学性刊物,2008年3月举行了《委员文化》首发式。目前第二期《委员文化》已经编辑出版。同时,我们高度关注全县文学爱好者的呼声,通过多方协调努力,恢复了停办多年的《汉阴文艺》,为全县文化人士从事写作、展示才华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已出版4期,刊发作品300余件,对培育文学新人,促进文化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征文活动,搞好信息宣传。为讴歌汉阴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先后举办了“电力杯”征文大赛、协办了市“城建杯”和谐安康文学大赛、组织市级媒体单位参加的“秋访汉阴”宣传活动,并结集出版了《春晖》一书,为推动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立足政协工作特点,通过报刊、网站、电视等形式深入宣传政协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宣传广大委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全县实施率先突破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县政协机关干部在中、省、市、县各级媒体发稿6000余篇。汉阴县政协网质量不断提高,共上传新闻宣传稿件8000余篇。
    征集文史资料,丰富文体活动。我们坚持文史资料研究工作 “三亲”原则,依靠广大文史研究员和文史爱好者,继续加大力度,抓紧抢救一些散逸于民间的珍贵史料,截止目前,征集到各时期文史资料2000余篇,已编纂出版了五部文史资料。同时,广泛征集第六部《汉阴文史资料》稿件,可望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
    《汉阴县政协志》的出版发行,它对于各界人士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政协性质、地位和作用对于研究和了解当代汉阴政治史、社会主义政治史、统一战线史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必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我们还编印了《汉阴政协》内部刊物158期,为广大政协委员关乎民生、反映民意提供了信息平台。
    25年来,我们还先后承办和参与了多期 “迎奥运、庆五一”世纪杯篮球赛以及《中坤杯》乒乓球赛、“水岸花城”摄影作品展等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着力营造和谐氛围,使广大参与者既提高了竞技水平,又得到了精神熏陶。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 
  25年来,在推进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中,政协队伍逐步壮大,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日益增强,政协自身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县政协委员从第一届时的106名增加到现在的128名,委员界别从16个扩大到19个,组织委员活动的机构也从最初的3个工作组扩展为3个专门委员会和一个综合办公室。委员平均年龄逐届降低,知识水平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日益增强。适应服务经济建设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要求,扩大了经济界别的委员数量,吸收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的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坚持把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为政协组织自身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用制度推动履职能力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研究制定和完善了20多项规章制度,从内部协调机制、外部联系机制、工作运行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等方面,对政协的党组会议、常务委员会议、主席会议、秘书长办公会议、各专门委员会、片委员小组的工作职责等进行了规范,对加强与县党政对口部门和各民主党派的联系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做好提案、社情民意、调研视察等各项经常性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政协工作和机关内部管理与服务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序可依,政协履行职能的“三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政治协商有方、民主监督有力、参政议政有为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办公楼改造、加层,政协机关的办公条件和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县政协网站,开辟了政协工作对外宣传的新窗口,与委员的联系更加快捷、密切,为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汉阴县政协走过的25年,是充分发扬民主、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25年;是巩固和发展全县大团结的25年;是全县各族各界人士为汉阴的振兴与繁荣不懈努力奋斗的25年。我们坚信,在中共汉阴县委的领导下,汉阴县政协一定能够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汉阴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新汉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汉阴 版权所有:政协汉阴委员会办公室 陕ICP备05010055号
地址: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电话:0915-5212601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