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的雨,如烟似雾,笼罩着古老而又清新的北山小镇。踏上窄窄的石板街,独自徘徊在那润泽如酥的小巷,幻象儿时的曼妙时光,镌刻在我历史的岁月里,需要淡淡的追逐,追逐那些散落在青石板上的云水过往;追逐那些遗忘在石板街巷中的流光记忆。双河口古镇,我牵挂爱恋的家乡。     走进古镇的老街,站在街口石桥上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石瓦房,古朴神秘的吊脚楼,捧着青泥河顺势延伸,静默的双溪寺像一位淡定沉思的老者,沧桑,从容。我踏在石板街上曾留下的足迹,和着雨后的红领巾来回穿梭。深谙知,我的童年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而童年的歌谣如一曲轻音,婉转如筝,顺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飘扬,穿过金黄的陈年木门,融入青草岸边。古镇的石板是清新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不仅颜色多,有的看上去灰黑却光亮无暇,有的青中带黑的,还有的半青半黄零碎不平,缝隙间的泥土里,偶尔还会钻出一丝清新的翠绿。细细观察,我仿佛听到轻轻的敲击,仿佛看到了年轮的岁月,看到自己成长的痕迹。     望着梨树河扭捏作态一路碎步而来,不难想象当年梨树河边山花成片的壮观景象,不难想到这里的乡村爱情故事,尤如那一河清清的水,潺潺流淌过干涸的心灵;楼房河静静地等着,等待着与梨树河交织缠绵的爱情,在古老的石桥下,在神话的双溪寺前,来见证他们历经千山万水的忠贞爱情!青泥河静静的流着,在阳光下,似一条银链。我几步跨过河中间的大跳石玩起了水,光滑的鹅卵石,小小的鱼儿……水很清,河床上的小石块清晰亮泽。大的,小的,许多孩子都在水中嬉戏打闹,我觉得自己也似乎回到了童年。我的眼里,嘴里,沾满了甘甜。看着两岸绿树青草环抱,扑鼻的油菜花香一阵阵袭来,山边的野花丛中,偶尔乍起一两声鸟鸣……     走在平静的石板老街,感受这古镇犹如江南女子般的温柔,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惬意的事,那是什么呢?应该是温柔和安静吧,这里静谧得仿若不存在,然而她的美,却又让人不容忽视。这条街上,我总会想起童年的纯真友谊,忆起曾经的钢笔之争,想起那年被捅掉的燕子窝和打碎的一只鸟蛋,她和她的孩子将如何度过这白雪皑皑的严冬?老街上那位清瘦、架着黑框眼镜的老爷爷还在么?上学迟到的我们,鼻子总会被他揪掉一般,那时候真的好恨好恨他。     每年时逢清明,我们都要沿梨树河而上,去祭奠一个喋血樟树坡,为和平而逝去的年轻生命――新四军祁排长,风轻轻抚摸着我们胸前的小白花,像诉说着数不尽的哀思,一遍遍飘过经领巾和那颗颗幼小而满怀崇敬的心灵。听说何振亚和他的兄弟来过这里,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来过这里,在那片树丛,我似乎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个个气定神闲,坚定如盾。     回到新街,以前叫“大坪”或“梁上”。村民逢场过节大都会来购物或做点小买卖,这里现在灯光闪烁,商品琳琅,还多出好多新式楼房,确实让人嗅觉到古老的小镇增添了许多现代的气息。可是这些,看起来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只有在老街,脚底下踩着那一块连接着一块的已经不再年轻的青石板时,心里才豁然有了一种舒怀愉畅的踏实与亲近。这里,尽管没有繁华都市的喧嚣,没有灯红酒绿的灿烂风景。然而这里,我却深切地感悟到了家乡特有的坚强品性和朴实气质!这条石板街就像一条誓不屈服的脊梁,支撑着双河口镇人们一代又一代地在创造着古镇绵亘的历史,一代又一代开辟美好的未来……     是啊,无论时空变幻沧海桑田,我都会深情地热爱这片古老而又全新的土地,都会永久地怀念那条记载着我花季年华的长长的石板街。因为这里,始终是生我养我育我的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