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工作五年规划  (2012--2016)
      为有计划、有步骤做好政协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推动文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连续性,发挥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结合汉阴文史现状和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适应新形势扩展新思想,发挥文史资料社会功能       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已成为一项具有统战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成为团结各界、教育民众、研究史实的重要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长期性、永续性的工作。汉阴政协始终把文史资料征编研究和出版工作作为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征集整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汉阴古代及近现代文化史料,编辑出版了六辑文史资料,发挥了“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独特作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现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幸福汉阴的重要时期,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汉阴,更应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汉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需要抢救和征集整理的史料很多。传承、永存和做好文史工作既是统战的需要,也是以史鉴今、履行政协职能的重要课题,更是政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把文史资料征编工作放到新一届政协工作新起点上来组织、把握和推进,使之更好地为建设幸福汉阴服务。       二、把握总方针明确新任务,完成文史工作规划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特色,为委员履职服务,为建设幸福汉阴谏言。       总体思路: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基础,转变方式,完善制度,密切协作,积极探索,做好历史文化史料的征集、整理、出版工作,发挥好已存史料的应有作用,探索文史工作服务社会新途径。       总体目标:加大征集力度,树立精品意识,发扬大协作传统,研究新问题,深入开展建国后史料征集,探索文史图书出版社会化,积极创建文史工作重点县,努力提高文史工作信息化水平,为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       主要任务:根据汉阴文史现状和征编工作实际,本届政协五年(2012-2016),在深入发掘县域历史文化史料基础上,以整理挖掘“三沈”史料专辑为突破,以定期编辑出版《委员文化》、《汉阴文艺》为主线,以编辑出版《汉阴县政协志第二辑》、《汉阴古今名人录》、《移民与汉水文化》为重点, “文以载道,以文会友”,全力实施汉阴文史工作征编出版“一志两辑三书” 总任务:     “一志”:编辑出版高精详实的《汉阴政协志二辑》。     “两辑”: 一是着重从沈士远与庄子哲学、沈尹默书法与新诗词、沈兼士与语言文学等方面挖掘三沈史料,编辑出版汉阴沈氏昆仲三贤杰专辑,拟定名《汉阴三沈》;二是编辑出版以汉阴何振亚、沈启贤、杨弃三位将军为题材的我县军旅人物传记,拟定名《从汉阴走出的共和国将军》     “三书” 就是:编辑出版一本《汉阴古今人物录》;编辑出版一本全面真实再现汉阴民生发展的《汉阴民生》;编辑出版一本反映地方风情的《移民与汉水文化》或《湖广移民在汉阴》或《汉阴客家人》。     此外,政协围绕“文化推进年”活动,广征民间传说、挖掘地名小考、力推汉阴小吃、加大图片搜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史资料,将每年的调研文章,地域风采、人物史料等内容编印成册;定期刊发《汉阴政协》简报。     三、开创新思路谋求新发展,力促文史工作实现“四化”     (一)促进文史工作社会化。     1、实现征集工作社会化。一是扩大征集范围,实现开门办文史。二是利用现代传媒,广开史料稿源。三是拓展征集渠道,增强征集合力。     2、实现编辑工作社会化。一是借助社会充实文史工作力量;二是健全编辑队伍。遴选专门的编辑策划人员;三是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     3、实现出版工作社会化。      (二)促进史料征集经常化。     1、制定征集规划。     2、建好征集队伍。一要强化专职文史干部队伍建设;二要壮大社会文史工作队伍;三要发挥政协委员优势,组建骨干撰稿队伍。     3、完善征集制度。建立健全《文史资料征集制度》等九项制度。     (三)拓展工作领域多元化。     一是整理研究以三沈文化为主题的近现代史料;二是加强以风堰古梯田为主线的县域和移民文化研究;三是实现史料征集出版数字化。     (四)实现文史工作信息化。     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配备现代化基础设备,开辟政协文史工作专网,实现文史工作信息化。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文史工作五年规划全面完成。     加强对文史工作的领导,争取各方面对文史工作重视和支持,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文史工作重点县创建和五年规划全面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