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长存罗少伟
[来源:
本站原创 | 作者:梁俊山 | 日期:2012-11-23 | 浏览
次]
|
一个戎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孤苦伶仃、贫困度日,忧国从戎,投身革命;又在抗日烽火中浴血抗侮,屡建奇功;他曾身陷囹圄,虎口脱生,受到杨得志司令员的通令嘉奖;金盘湾大生产开荒纺线堪称模范;我军第一支仪仗队营长军姿端正,扬我军威;保卫延安、解放西北战斗中作战勇猛,威名远扬;是解放后在剿匪中横扫残匪,英勇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员。他就是农五师前身,六军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不到一周年,进疆仅一个月就离我们而去,年仅三十二岁,英姿焕发。我们难以设想,如果他活着,将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驰骋沙场的高级将领,或是生产建设事业中指点江山的领军人物,他过早离我们而去,令人扼腕痛惜。
                     一、奔向革命路 
      罗少伟是陕西汉阴县蒲溪镇人,1918年出生,当他刚记事起,家境十分贫困。父母因病相继而亡。年仅八岁的罗少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只好去给地主家放牛。早晨踏着露水出去,晚上顶着月亮回来。四季一身补丁摞补丁的夹衣,西北的寒冬,奇冷无比,只有在瑟瑟寒风中度日。到了夏日则奇热难耐。从八岁起到十四岁的六年中,几乎未吃过一顿饱饭,其苦可想而知。贫困悲苦的生活,使他再也难以忍受,他不时在思考,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天天锦衣玉食,饱食终日,而有的人却食不果腹,饥寒交迫,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到底那里才有穷人立足的地方,他决心出去闯一闯。       1932年,他从地主家出走,到西安城想去帮工找一碗饭吃,摆脱给人当放牛娃的日子。不料一进城,就被抓了壮丁,分在当时杨虎城的警二旅四团一营三连三排当兵。       1932年,杨虎城兼任西安绥署主任。这年3月,日本在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校伪“满州国”,激起了全国人民强烈的民族义愤。杨虎城也发表了《声讨东北叛逆通电》,此后杨多次要求率部抗战。在杨虎城的部队里,有不少共产党员,秘密开展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团结进步军人,发展革命力量。       在杨虎城的部队里,罗少伟也接触到不少地下共产党员,这些党员对这个农村来的放牛娃非常同情和爱护。教他懂得了不少爱国和革命道理。一开始对有些道理也似懂非懂,但他从这些共产党员的身上,看到他们为国为民、一身正气、一腔热血,受到强烈的感染,认定他们都是好人,跟他们走没错。在这些党员的耐心启发下,他逐步加深了对党的认识,逐步认识到象他这样的穷苦放牛娃,只是千千万万穷苦大众的一分子,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就是解放千千万万象他一样的劳苦大众,推翻万恶的旧社会,消灭剥削,使他们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使祖国大好河山大片沦丧,非常愤慨,他感到只有共产党才能真心抗日。       1935年初的一天晚上,他在一连代理连长、地下共产党员沈启贤带领下,和所在的三排离开了杨虎城的军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陕南抗日第一军。       1935年7月,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长征逼近西安,后转战至陕北,与陕甘苏区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整编为红十五军团,他随所部整编为红十五军团警卫团,这时他年仅十七岁。这是他一生中的重大转折。这个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放牛娃,在党组织的引导下,终于摆脱了苦难,走上了光荣的革命道路。此后,他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度过了十五个春秋,经受了无数次战火的考验和磨炼,由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我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始终未离开过战场。
                       二、骁勇抗强敌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罗少伟所在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随一二九师深入敌后,开辟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1939年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一大队,先在清风、南乐、濮阳一带活动,继又到金乡、定陶、巨野、嘉祥、成武一带活动,他随队与日寇屡屡展开浴血奋战,大小战斗不计其数。1939年夏随队夜袭金乡城,捣毁县政府;袭击徐庄日军车队,歼敌200名,烧毁全部汽车……他由于作战勇敢顽强,1940年就已成为一名年轻的连长。       1940年,在山东曹县韩村集新驻一批日军,占了一座地主的院落作据点,四处烧杀抢掠,常常把妇女抢到据点去,无恶不作。冀鲁豫军区决心拔掉这个钉子,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罗少伟知道这个消息后,坚决要求他们连去执行这个光荣的任务。一天晚上,一个被敌人抓去奸污了的妇女从据点里逃了出来,向我军哭诉了她的遭遇,要求八路军为她报仇雪恨,并表示愿意带路去消灭敌人。罗少伟听到这个妇女的哭诉,义愤填膺,他组织部队埋伏在村子四周,亲自带了一个侦察班,由这个妇女带路,先搞掉了哨兵,摸进了村子,利用熟悉的地形,悄悄爬到了日本侵略者指挥所居住的房顶上,这时敌人正在酣睡,他轻轻揭开瓦片,把一颗颗拉开弦的手榴弹扔了下去。这些房子里不但住着日军,而且堆放了不少炮弹和炸药,因此,引起一阵接一阵的爆炸声,指挥所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把正在做着“大东亚共荣”美梦的侵略者炸得血肉横飞,有的还没醒过来就上了西天。埋伏在村外的部队听到村里猛烈的爆炸声,便一齐冲进村里。经过不到一夜的战斗,全歼日本守军107名,缴获了大批战利品,胜利凯旋。       这次战斗首创了鲁西南全歼日军据点的范例,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受到根据地人民的赞扬。       在敌后残酷的抗战岁月里,他带领部队不断袭扰和打击日寇,战斗经验不断增长,仗越打越好,不久,他即被提任为冀鲁豫军区教七旅营长。以后又提任教导第四旅十一团团长。       十一团战斗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微山湖以西的湖西抗日根据地,湖西地区不仅有大量的日、伪军队,地方实力派和顽军也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在日、伪、顽夹击之下,我军不断与敌人周旋和打击敌人,先后平息了湖西会道门叛乱,参加了反“扫荡”、反“分割”、反“蚕食”斗争,在反击国民党反共摩擦专家李仙洲集团的斗争中,十一团配合军区进行了6个月的艰苦战斗,全团指战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克服体力疲劳、物资供应不足的困难,粉碎了李仙洲、孙良诚等顽军的进攻,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补充装备了自己。
                          三、虎穴斗敌顽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了源源不断充实抗日力量,进一步培养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素质,冀鲁豫军区办了陆军中学,专门训练营以上军事干部,学军事、学文化。罗少伟当时被抽调到陆军中学学习。在陆中学习的干部既不准带武器,也没有掩护部队。他们的学习,经常受到战斗环境影响,日寇有时一天对他们包围几次,他们每次都想办法突围。1942年,日寇“九•二七”大扫荡中,陆军中学大部分同学被俘,日寇将罗少伟等被俘人员抓到了济南城郊的一所监狱中。在关押期间,敌人对他们百般严刑拷打,但他们都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没有一个人屈服,没有一个人暴露部队机密。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他们严密关押起来。       罗少伟在敌人监狱里,想到的不是悲观失望,而是积极的斗争,他想尽办法与被俘的同志取得联系,相互鼓励和安慰,相互向其它监狱的同志传话:“我们是共产党员,活要活得有志气,死要死得刚强,不能当孬种”。他在狱中暗中串联了几十名同志,商量组织暴动和越狱计划。监狱有二十几名日寇看守,他们准备寻找机会,等了好久,机会终于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敌人押他们几个班到白马山修路和壕沟。罗少伟利用这个机会详细观察了地形。监狱墙高、地险、岗严,门上有两道岗,外面还有铁丝网。可是他也看到,如要冲出大门后,可以掩护的地形很多,有利于逃走。经多次与同志们商量后,大家一致同意想办法越狱,以最小的代价逃出敌人的罗网。11月28日晚在下班回来的路上,罗少伟向同志们传话说:“我已观察好了路线,今晚动手吧。”到了午夜,罗少伟迅速砸开了其他洞口的门,低声喊道:“跟我来”。七个同志如七只下山的猛虎,紧靠着墙边向大门冲去,在大门口他们又经过一番搏斗,夺取了三条枪,把守门的日本哨兵打死,一齐冲出大门,顺着小路跑了出去,这时敌人也在后面紧追不舍,罗少伟利用浓黑的夜色和熟悉的地形,边走边打,敌人一直追了两天两夜,毫无收获,只好狼狈收兵。罗少伟他们在这两天滴水未喝,粒米未进,到第三天,才在一个老大娘家停了下来。这时,他们中的一位同志在途中不幸牺牲,只剩下六个人,罗少伟头上也负了伤。他们在老大娘家简单垫补了饥饿的肠胃,匆忙连夜赶往冀鲁豫军区驻地。在他们的影响下,12月3日,另有十几人又组织夺枪打死日军越狱逃了回来。罗少伟等夺枪越狱逃跑的壮举,当时轰动了济南,也轰动了冀鲁豫军区。1943年2月15日,军区党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全军区党组织的通知书,杨得志司令员亲自签署命令表彰罗少伟、黄兴华、傅涛华、史涛等二十多名同志,号召全军区党员学习他们在敌监狱里与敌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树立对党对人民坚定不移的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机智勇敢、夺枪越狱的英勇壮举。
                             四、西北展英姿
      为加强陕北的军事力量,保卫党中央所在地延安,罗少伟随杨得志率领的西进支队于1944年4月23日奔赴延安,于1944年8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他担任团长的11团,驻麻子街三岔口开展大生产运动。联防军司令部下达了生产任务,要求他们达到蔬菜自给,饲料自给,口粮自给八个月,每人开荒二十亩,还要养猪,养鸡,搞好副业生产,同时还要抽少数人挖窑洞,建营房等。罗少伟带领二营进清泉沟开荒生产,他人高马大,年轻力壮,和副营长张顺国(后任农五师师长)一起种了三亩棉花、三亩蓖麻,早出晚归,背粮捡大口袋,开荒捡大镢头,和战士们一起搞劳动竞赛,把大生产搞得热火朝天。各项生产任务都超额完成,纺线也比别人快,年底,他还受到上级奖励。经过三年艰苦奋斗,部队丰衣足食,战士情绪稳定,各方面素质都有大的提高。       1946年2月,为欢迎美国特使马歇尔到延安,中央决定由教导旅组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仪仗队,代表我军列队欢迎。旅决定由一团团长罗少伟任营长,魏志明任教导员,精选了500名年青、精悍、英俊的战士,编成三个连,开赴延安训练。这就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仪仗队。罗少伟接受任务后,带领部队严格要求,刻苦训练,朱老总也关切地看望了仪仗队。使部队受到了极大鼓舞,练出了严整的军容和雄姿。3月4日,马歇尔在周恩来副主席和张治中将军的陪同下,缓缓步下舷梯,毛主席、朱总司令等领导同志迎上前去,同他们一一握手致意,然后,阔步检阅仪仗队。这时,仪仗队队长罗少伟一声“立正”,战士们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唰”地一下,把目光转向来宾和中央首长,这时罗少伟跑步向前,报告仪仗礼,表示接受检阅。马歇尔看着人民军队如此威严,军容整齐,而且彬彬有礼,不禁频频还礼。        1946年8月,中央点名一团去执行迎接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返延安的任务,罗少伟团长率部奔横山无定河扫除敌人据点,无定河河宽水急,当地群众叫它“鬼河”,敌军驻守无定河南岸,敌军的头头叫胡志玉,他认为八路军没有船只,想渡过鬼河是不可能的,因此背水扎营,只注意堵截王震率领的北返的部队,根本未理会北岸的我军。敌人迷信“鬼河”,给了我军暗渡偷袭的一个好机会,可当时的战士绝大多数是北方“旱鸭子”,想渡过河水去也有不少困难。经找当地群众了解、测试,寻找到了水浅流缓的河面,罗少伟第一个扑通一声跳进河里,两手划水涉向对岸。战士们一看团长都跳下去了,也纷纷涉过河水。南岸的敌人忽然看见我军出现在他们的背后,措手不及,一举被我军歼灭八百多人,扫清了无定河边的守敌,圆满完成了迎接王震部队北返的任务。       1947年2月13日,胡宗南率十五个整编旅,十四万之众,向延安扑来。教导旅一团由罗少伟率领,在清泉沟以东之九龙泉、南泥湾、马坊一线组织防御,打响了保卫延安的第一仗。14日凌晨,敌人向我前沿阵地,小林坪南面,冯子良和菜场两侧采取集团进攻和迂回包围。为了巩固正面防御阵地,罗少伟和政委魏志明冒着枪林弹雨,亲自到前沿阵地现场指挥。敌人仰仗着炮火兵力的优势,气焰非常嚣张。但罗少伟沉着、果断、机警地指挥着部队,利用有利地形,阻击着敌人。他们白天步步抗击,晚上转移阵地牵制敌人,把敌人引到丘陵沟壑的地形上来,使敌人虽有机械化部队,可失去了用武之地。三天过去了,敌人还被阻击在第一条防线。16日敌人恼羞成怒,疯狂猛扑。这一天战斗打的十分激烈艰苦,一团有些阵地失去又夺了回来,子弹打完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完拼刺刀,到处展开了肉博战。敌人的整编第一师集中了全部兵力火力向一团二营阵地马坊北山猛攻,其中一个营的兵力已突入了我四连一排阵地,情况十分危急。罗少伟身边的参谋人员都建议把预备队拉上去,但他沉着冷静地分析形势,认为不到万分紧要关头,决不能动用预备队,他知道四连是个老红军连队,这个连队从来都是能啃硬骨头的连队,伤亡再大,斗志是不会削弱的。在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有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的气概。于是,罗少伟在前沿上振臂高呼:“同志们,冲呀!把敌人打下去!”阵地上顿时杀声震天,四连的战士们听到他们的团长在呼喊,从阵地上一跃而起,端着步枪奋力冲杀。二营营长张顺国立即命令两侧的五、六连从左右出击,抄敌人的后路,几乎是在同时,二连阵地上也展开了一场白刃战。敌人第一批、第二批冲上来后都被二连的战士用刺刀捅了下去,但连里损失也非常大。这时,第三批敌人又上来了,二连阵地正处在危急之中,营副教导员当时想,现在已经到了中午12点,按原计划二连可以向后转移,他便没有向团里请示,同意撤到第二线,阵地被敌人占领。此时,阵地左侧的二团正向后转移,敌人占领了二连这个制高点,二团的行动及旅团指挥所便全部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后果不堪设想。       当罗少伟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血往上涌,骂了一声,便要冲下山去,但被警卫员拦住了,警卫员说:“团长,你不能离开岗位呀!”罗少伟脱下棉袄使劲向后一扔,从警卫员手中夺下手枪吼道:“二连阵地丢了,还有个鸟岗位!”说完冲下山去,当他冲到松树岭半坡上,迎面看见一营教导员章零,便责问他:“谁叫二连撤下来的?”教导员说:“我也不知道。”罗少伟斩钉截铁地说:“我命令你马上组织兵力把阵地给我夺回来,夺不回来,按军法处置”。罗少伟两道浓眉颤动着,手里的手枪在抖动着。        教导员当然知道失去二连阵地的严重性,团长这样严厉的态度他完全能够理解。他只说了声:“我保证完成任务。”便头也不回地向前跑去,立即组织反击。罗少伟亲自坐阵一营指挥。经过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于把敌人压了下去,把二连的阵地夺了回来。       保卫延安阻击战整整打了七天七夜,一团上至团长、政委,下至每一个战士,几乎没有合过眼。罗少伟更是昼夜都战斗在最激烈的前沿阵地上,为党中央、毛主席和延安人民的安全转移赢得了时间。       在以后的三战三捷、二打榆林、宜川战役、西府陇东战役中都表现了他英勇善战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1949年2月,教导旅改称六军十六师,罗少伟任副师长,他又指挥部队,相继参加了春季战役,陕中战役、扶眉战役、兰州战役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五、人洁品自高         罗少伟不仅具有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还具有优良的党性原则和人格魅力。       他当年的老部下还清楚的记得:“他作战很勇敢,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爱打篮球,生活很朴素,对工作要求很严。”时任团副官主任的张自东说,罗少伟指挥作战时,指挥所距离前线很近,经常不顾自己危险。  团领导如有超出规定范围改善伙食,他就提出严厉批评,并要求谁让超支,谁就个人掏钱。他非常重视尊重下级,有次他看上张的通讯员小林,想让小林给他当通讯员,他不但与张商量,同时还要求张征求小林本人的意见。       罗少伟原在冀鲁豫六分区十一团当团长,到达陕北后,将几个小团整编为一个大团,原十一团编为教导一旅一团二营。罗少伟由团长改任二营营长,他毫无怨言,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时,他说:“团长营长都是干革命,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在他改任营长不久,便愉快地带领全营同志进清泉沟开荒生产。       罗少伟不仅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武将,同时也很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一次,他们团里调来个高中文化的同志,担任一个营的教导员。这位同志虽然参军多年,但满嘴学生腔没改,因此威信不高,连通讯员、炊事员都对他有意见,他自己也感到很苦恼。罗少伟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亲自找他谈心,对他说:“威信不是自封的,要同志们信赖自己,便要处处以身作则,不摆官架子,否则,便会脱离群众。你的缺点便是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个同志听到罗团长这样诚恳坦率的批评,很受感动。罗少伟又在营里党的分支会议上,要求领导干部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以诚待人,不得歧视。从此,这个同志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都逐步得到改进,得到战士们的拥护。和罗少伟熟悉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日寡言少语,其实,他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每次战斗下来,他总要抽时间去看望伤病员,他看见伤病员的痛苦,常常难过的流泪。      在沙家店战役中,消灭了胡宗南的一二三旅。一团二营营长张顺国在这次战役中腰部受了重伤,抬到后方去了。这时全团因消灭了敌人而兴高采烈,而罗少伟却因张顺国的负伤而难过得一天吃不下饭。这个铁石心肠的人,竟也哭红了眼睛。       有些人说罗少伟是“包公脸孔”,“菩萨心肠”。但是,他对同志们的缺点错误从不迁就,他最反对的就是私心严重的人。他常说:“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者,只有一心为公,不能有半点私心”。他亲自检查团部的财务帐。经常告诫后勤人员:“贪污一分钱也叫贪污,贪污便是犯罪。”        在一团指战员中间,还广泛流传着“一条皮带”的故事。        1948年西府战役中,罗团长派了一个侦察组去敌人那里抓“舌头”,以便了解敌军情况。这个侦察组马到成功,一下子抓回来二十多个俘虏,大家喜气洋洋。第二天,罗团长叫全体侦察组到他那里去。大家想,这回团长要表扬我们了。到了团指挥所,罗团长问过抓俘虏的情况后,突然问道:“为什么缴获的步枪里,有一支没有皮带?”原来,有一个战士因裤带断了,便顺手解下来当皮带用了。这时,这个战士想,这还不是小事一桩,何必这样认真!因此,他嘴里一直在强辩着,谁知罗团长却一下子严肃起来:“从缴获敌人的枪支上,私自拿走皮带,这便是违犯纪律,‘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是怎么讲的?违犯纪律是小事一桩?”听到团长的批评,这个同志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忙把皮带从腰里解下来交公,并承认了错误,尴尬地站在那里。罗少伟见他认识了错误,便又叫警卫员去取一条裤带给这个战士。并诙谐地说:“乱弹琴!你想提着裤子去打仗?”说得大家原来绷紧的脸都笑开了。        罗少伟一贯以身作则,生活艰苦朴素,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特殊化的东西。团后勤部门看见他的土布被子破了,要给他换一个洋布被子,他坚决不要,说土布被子暖和。团后勤处发给他一条褥子,他也坚决不要。他说战士睡的是麦草,我也应该睡麦草,生活要向战士看齐。        按制度规定,团长可以骑马,可是他的马却很少自己骑。马上驮的不是体弱掉队的战士,便是战士们的挂包、被包、水壶,有时驮得叮叮当当一大堆,他自己却牵着马大步流星地走着。他的警卫员常开玩笑说:“我们团长有三件宝:薄被、油布加小包。行军打仗,走到哪里睡到哪里,麦草一铺,小包当枕头,早上起来,穿鞋就走”。        1947年,组织上调罗少伟去学习,临走时他对警卫员说:“我没有什么东西给你,这块油布送给你吧!”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油布,可是当时在行军打仗中,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油布一铺便可睡觉。确实还算一件”宝”。警卫员说什么也不忍心要这块油布,罗团长却硬要给警卫员“留作纪念”,还说:”这是帮我精简了包袱嘛!”       荔北战役时,罗团长几天几夜没好好吃饭、睡觉,眼睛熬红了,脸孔也黑瘦黑瘦了。医生刘树芬看到团长这个样子,便悄悄找警卫员说:“好你个警卫员!你就会给团长吃辣椒和烤馍,你不能搞些好一点的给团长吃吗?”警卫员委屈地说:“我才不去找倒霉哩,谁敢给他额外改善伙食,非挨 |